讓憲改可成蔡支持回升契機 勿讓憲改對立惡化李蔡關係

2016-09-29 5565

假如總統採取種種令關心憲政的人皺眉頭的權宜措施,仍不能免於民眾滿意度的雪崩,何妨趁民眾信賴度還支撐在相當高的現在讓憲改成為解除人民痛苦的工程和蔡總統谷底翻身的憑藉,當然,李蔡交惡,也可以不再成為大家的苦惱。

李登輝說要用餘生最後5年拚憲改,語出悲壯,且他指示基金會幹部,未來如有活動,不再邀蔡英文出席,不讓她為難,話令人哀傷。

李總統由於感受到憲政體制的缺憾太嚴重了,所以要拚他生命的最後五年進行憲改;其實不只是李總統,多年來看盡種種憲改亂象後,無論是民眾、政界人士多數都已經知道非憲改不可,而公民團體更不用說了;至於蔡總統則盡可能阻擋憲改。她這樣做並不是因為她認為當前的憲政體制相當妥善,相反的,她對憲政體制缺憾的感受似乎比大家想像的都深刻,但是她和大家不一樣的是,她不認為這問題要透過修憲的途徑解決,她相信採取更簡便的一些權宜措施是更好的辦法。

我國憲政體制的缺憾,一般的批評是總統有權無責、閣揆有責無權,然而從行政權的實際運作過程來檢驗,最嚴重的其實是決策和人事的實權都掌握在總統手裡,但是總統卻被排除在內閣會議之外,使總統的實質決策權和閣揆的合法指揮權出現斷裂現象。由於對這一點感受深刻,所以蔡總統是民主化後四位總統中最認真處理這一個憲政缺憾的一位。上台才短短4個月,總統府年金改革委員會、「總統廚房內閣會議」、總統立委便當會、黨政整合會議紛紛出籠,接下來預定成立的還有總統府年金國是會議、司改委員會、真相和解等委員會等等,形成了一大串疊床架屋的體制外掛機制。這些機制設置的目的就是蔡總統用來彌補決策權和指揮權的斷裂;另外,蔡總統特別仰賴親信在各憲法機關及國會黨團間穿梭傳訊,也是在處理這同一個憲政缺憾。

為了「解決」憲政體制上的問題,在不斷加掛外掛的體制、機制之外,蔡總統還不斷調整黨、政、國會間的定位。

她先是宣稱要當超黨派的全民領袖,當選總統後不兼黨主席,然後又推翻了原先立場,超黨派總統轉變到成為民進黨黨魁;先是堅持國會議長中立退出黨政活動,又轉變到找議長參加體制外黨政整合會議;從組超黨派內閣,劃清黨政,不讓政務官依舊例成為當然黨代表、中常委,轉變說施政出問題,人民不會放過民進黨的責任;由避免立委出身的入閣,到內閣成員由立委換下有經驗的學者;從排斥扁、馬的黨政協調會到組成擴大到包括直轄市長的黨政整合會議…。

短短期間大家的批評看到的是外掛機制不斷翻新,黨、政、國會關係定位不斷變化,卻不見具體施政績效,於是總統滿意度出現了雪崩現象。

面對憲政缺憾,蔡總統偏好權宜而排斥憲改,似乎因為認為所謂憲政原則只不過是蛋頭學者不食權力煙火的高調。這一點蔡總統恐怕是誤會了,因為由英國開始的西歐的民主體制,並不是依據什麼蛋頭們偉大的民主思想規劃出來的,反而是君王、貴族、資本家、中產階級、勞工各路英雄好漢經過鬥爭、革命甚至戰爭而妥協凝聚出來,用以安頓人類慘烈的利益衝突和頑強對壘的權力意志的。所以認為跳脫人類幾百年血淚結晶的一些基本民主憲政原理而以一時的權宜巧門可以輕鬆行事處理政治爭議可能反而才是象牙塔中的樂觀想像。

新政府團隊忽視,甚至刻意扭曲憲政原理的權宜行事早在選舉前就開始了。當時那些權宜都被認為是聰明之舉,但是新政府現在有一些大麻煩的出現和當時的聰明之計都脫不了干係。

首先,2012年馬政府把總統投票日提前了2個月和立委一起選,當時民進黨的立場是堅決反對,理由是會造成總統當選到就職間長達4個多月的憲政空窗期,非常不妥當。2015年國民黨黨主席也援用民進黨2012年憲政空窗期太長的理由反對總統投票提前,以致於馬政府猶豫不決,一開始,民進黨秘書長宣布維持2012年反對的主張,不料民進黨很快的,盤算後認為提前對自己選舉有利,馬上轉彎,反而堅決擁護馬總統提前的主張。

坦白講,當時民進黨的選情好到完全不必去算計提前是否有利,民進黨實在不必貪這個便宜,大方地講憲政精神,反而更有助於形象。提前選舉定案後,造成的第一個效應就是讓總統的蜜月氣氛在未能就職不能做什麼事的四個多月中提前消耗,等到一上台,蜜月迅速結束,非常可惜。第二個效應就是民進黨在這四個月多中又基於盤算不願接手組閣,使國家陷入空轉。第三個效應就是民進黨既然不願選舉結束就接手執政便以防範國民黨的執政做事為宗旨,雙方為內容荒謬的總統交接條例攻伐不已,朝野對立僵持,不只使蔡總統期待的和解根本不可能,而且還防範出了後遺症。一例一休事件就是一個例子。

國民黨政府把每週工時從每兩週84小時調整到每週40小時,並取消7個假日,在一加一減之中,使勞工每年休假從110天增加到116天。民進黨不滿足於116天而進一步主張增加勞工休假原是站穩立場,無可厚非,但是在欠缺行政部門官員的充分資訊支援和黨圑的防範再講的心態下,堅持不能取消7個假日,要完全的週休二日,透過國會多數否決了國民黨的提案,但是又毫無執政的具體政策考量,以致於一旦執政就在一例一休,週休二日之間一再轉彎,十分困窘;而且還古怪地堅持「光復節」放假,連辦個手續換個像耶誕節之類的名稱都沒有,完全忘了「轉型正義」和台灣立場這麼一回事。

有了悖離憲政精神的憲政空窗期的經驗,而四個月來種種外掛的體制外權宜措施也都效果都不彰,那麼蔡總統為什麼不走向多數民意支持和李總統堅持的憲改路上,反而為憲改而和李總統鬧得這麼尷尬?

會是因為現在多數民眾支持憲改要恢復閣揆同意權,一旦憲改啟動,方向便往不符合蔡總統期待的總統制走的緣故嗎?

然而假如台灣不願在缺憾嚴重的體制中再繼續沉淪下去,希望執政者有一個好的制度做依憑而可以使他們的才情能充分發揮,那麼接受多數民眾支持的恢復閣揆同意權又何樂而不為?如果蔡總統堅信大權應該集中在總統手裡而不是閣揆才是真正對國家好的制度,那麼蔡總統豈不是也可以站在總統的高位上發揮溝通能力說服民眾把憲法修成總統制?

假如總統採取種種令關心憲政的人皺眉頭的權宜措施,仍不能免於民眾滿意度的雪崩,何妨趁民眾信賴度還支撐在相當高的現在讓憲改成為解除人民痛苦的工程和蔡總統谷底翻身的憑藉,當然,李蔡交惡,也可以不再成為大家的苦惱。更重要的是,台灣人民因為憲政體制惡劣導致政府無能,承受到的痛苦真是既深且久了。

【圖片為資料照】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