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變局中,台灣的選擇:維持現狀?務實台獨

2018-05-03 74606

賴清德由於立場坦白堅定,獲得台獨黨民眾高度支持,尤其在攤牌時刻更加如此,固屬當然;然而,按理在以統獨為藍綠主要分界線的台灣,在泛藍陣營道理上應該最難被信任,比起標榜維持現狀的蔡英文更是如此;結果事實不然,把立場向統派講清楚自己是台獨的賴清德,在泛藍民眾中得到的信任度一直遠遠比蔡英文高得非常多。

民眾對國防、外交、兩岸政策滿意度雖略升,但是仍在谷底。

蔡總統就職一週年時,民眾對政府包括加強國防、食安、兩岸共10個範圍的政策的態度,依美麗島國政調查的結果,滿意極度偏低,居然只有國防一項達到30%以上;就職兩週年將屆滿的今天,在原來的10項中,民眾對滿意度上升了7項,下降了3項,雖然升多降少,但是滿意度仍然沒脫離極度偏低的狀況:國防37.3%,外交25.8%,兩岸22.0%。

依憲法規定,國防、外交、兩岸三個部會都編屬行政院;但是一方面,兩蔣制定賴以奪權的<動勘條款>設置國安會建立威權體制,新的威權體制雖沒有改變三個部會編屬行政院的憲法規定,卻開啟了總統透過國安會介入,並進一步主導國安、涉外事務的權力運作慣例。現在,這民眾對三個領域政府施政的態度是這次國政民調的重點。

中美、兩岸情勢變化空前緊繃

最近短短期間台灣的國防、外交、兩岸情勢變化急驟緊繃。

外環境方面,中美關係的變化最令人駭異。
軍事方面,4月中旬中國聚集40艘船艦進行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演習,11日美國航母羅斯福號戰鬥群在結束印度洋和印度的聯合演習的回航途中,載著菲律賓陸軍參謀總長和一批菲律賓軍官闖入中國演習海域演習;12日,習近平親自登艦校閱;台灣也在蘇澳進行擴大海上實兵演習,13日總統登艦校閲;稍早,中國原訂11日∼13日演習12日提前一天結束;12日中國宣佈18日將在福建進行演習;接著16日,國台辦主任指名賴清德是台獨,福建軍事演習是針對性的警告;福建演習時間,正是蔡總統出訪非洲的時間,總統交代國安機關嚴密掌握狀況;然後,同樣的警告性演習又在舟山沿海舉行;18、19日兩天,中國軍機追加繞台飛行,還闖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兩個小時;24日美國派出兩架戰略轟炸機B-52進入南海中國近海「演訓」。美、中、台三方真是動作頻頻。

經濟方面,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美國出重手,令中國第二大電訊廠商面臨破產危機,第一大廠華為也危機重重。

國際局勢危機緊張,撐開台灣面對北京的戰略縱深

中美全面的緊張關係如果再升級,尤其是貿易戰進一步開打,台灣經濟很可能受到非常嚴重的衝擊,風險難測;只是一直到現在,既有的緊張關係,無疑反而一定程度撐開了台灣面對北京時的戰略縱深。於是伴隨著中美緊張持續上升的是美國持續追加對台灣的友善措施,提升中國認為是挑釁行為的美台關係。

危機並未鞏固民眾對國家領導的向心力,很反常

在這段期間,蔡總統雖然跳過了對中國的31項措施的因應,沒有依所謂兩岸是總統「專屬職權」的慣例加以處理;但是總統在兩岸、國安、外交等和北京最針鋒相對的「總統專屬領域」賣力處理,言行密集出台:積極回應美國接連而來的友台措施;被認為有針對性的登艦校閲演習;放大非洲訪問的外交意義,並在出國前特別交代國安人員做好必要的因應準備。

按理,任何國家愈是遇到國安情勢大變時,民眾必油然而生鞏固領導中心的情緒,而令領袖的支持度、信賴感突然跳升;然而在如今中美對峙急速升高,北京頻頻對台進行武嚇之後,民眾對國家元首的評價,如信任度、滿意度卻仍然落在低迷的谷底,而在她頻頻認真出手之後,國防、兩岸、外交三個她專屬的職權範圍的政策滿意度也雖有上升卻也同樣處在低迷的谷底,很不常態。

總統認真非常,卻沒有足夠正面相對應的回報,理由假使不是當前國際大局對台灣雖然比以前有利,但是不夠有利到民眾強烈有感的程度;就是民眾認為總統的因應措施仍然不夠好;當然,更糟的是甚至兩個理由都俱備。

以總統的非洲之行為例,要民眾給予肯定就顯然就是不夠好,從頭到尾表現的是浮誇,對外交戰略,甚至是戰術上的無厘頭。

無論如何,在台灣戰略縱深有一定加大的當前大變局中,總統都沒有掌握機會以墊高民望,實在令人可惜也令人擔心。

總統維持現狀立場高度不受民眾信賴

兩岸政策,蔡總統在大選進行的時候,就確立了兩個基本立場,「維持現狀」和不承認九二共識。

2016年5月20日,她挾著6成民眾的高信任度就職,那時民眾高度肯定她的兩岸政策,依游盈隆民調,8月執政百日時,還有5成1民眾對蔡的兩岸政策表現持肯定的態度,不肯定的只有4成。

在大選期間她訪美時,雖然像包道格、卜睿哲等一些從傑出資深外交官位置上退下來的頂有名的智庫專家事先都勸她接受九二共識,否則美國之行將不會太愉快,不料後來美國官方卻替她不接受九二共識背書,至於台灣社會,不接受九二共識迄今是台灣社會多數民眾的立場。

民眾態度既然這樣,她挺住而不承認九二共識,顯然就是民眾對她兩岸政策高度肯定的一個大理由。

沒有疑問的,美國雖然對九二共識態度有重大改變,但是「兩岸維持現狀」美國則是已經堅持了幾十年的立場。雖然近年來美國政界愈來愈多人認為「兩岸維持現狀」已經不合時宜,但他仍然是美方的主流意見。蔡英文從蔡主席到蔡總統到現在,一直堅持的立場也是「兩岸維持現狀」,當賴清德強調自己的立場是台獨,一開始她強調賴清德應該知道守分際,再聽到他繼續說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時,她甘脆要他跟著說「兩岸維持現狀」。

總統的一個「兩岸維持現狀」方案,既用來讓美國放心,同樣也讓北京和台灣社會安心。

她認為台灣社會在立場上,統獨尖銳對立,而「兩岸維持現狀」最中性,最不致於引起衝突,是大家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所以大家都可以放心地讓站在「兩岸維持現狀」立場而不是台獨的她的領導。

「兩岸維持現狀」的主張,對內,最好的狀況是台獨基本教義派雖然不滿但是不致於強烈反彈;一般獨派和中間、廣義台獨不質疑她的台獨立場,可以維持住他們的信賴;至於統派不覺得有必要和她對立。

現在看來這盤算非常不成功。

從她一開始強調「兩岸維持現狀」的立場,民眾相信她的立場真的是「維持現狀」的就非常少。

依戴立安主持的4次民調看來,在她就職前的2015年,只有16.6%的人相信她的立場是「真的」是「兩岸維持現狀」,此後就職時相信的雖然拉到最高點,但是也不過22.8%,如今則是只有18.2%;相反地,她雖然努力避免被歸類為台獨,但是民眾認為她屬於廣義台獨,也就是包括台灣獨立、先維持現狀再獨立、先維持現狀再考慮獨立的,一直居高不下,最高時有5成多,最少也有4成8,其中又以認定她根本是台獨的最多,目前是35.5%,差不多是認為她是維持現狀的一倍。
假如民眾的認定的她和她自己不斷標榜的她,落差這麼巨大,無論如何難免在誠信上受到挑戰。

要避免民眾在誠信上的挑戰,一個可能的途徑做一個清楚的決斷,強調她是台獨黨的主席,但是她信守兩岸維持現狀,而她信守的維持現狀是一個因應當前局面的政策,她將信守這個政策,直到卸任不會改變。然而,她採取真實立場和權宜措施一併模糊的策略,不斷模糊暗示她信守的維持現狀既是政策也是基本立場和信念。她採模糊策略希望什麼人都不得罪而得到最多人的信任,現在看來效果適得其反:台獨人士認為她立場不牢靠,統派人士根本不相信,中立人士認為她沒有方向感,以致於到現在,蔡英文、賴清德、柯文哲、朱立倫4人之中,她的信任指數極度偏低,落後另外3人都差不多有15%之多,而且是4人之中唯一信任度遠低於不信任度的。總體信任度這樣低,原因也許不少,但是維持現狀策略立場模糊肯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

閣揆誠實台獨戰略的國內效應

明明自己的立場是台獨,卻加以閃避,固然可以避免激怒統派,但是除了在建立外界信任時有弱點之外,有一個明確的後遺症,那就是默認統派擁有主權爭議的審判權,甚至在道德上默認台獨是不正當的。

賴清德在花蓮說他繼續談台獨目的是要「把話誠實講清楚」,又說在主權立場上「誠實是最大的善意」,很明顯,就是讓台獨站穩正當性,避免因為態度閃爍而處於道德劣勢的一種作法。

這樣的作法,在獨派民眾中會獲得更大的信賴感應該是不必懷疑的。

依4月國政調查,賴清德在泛綠民眾中的信任度高達87.7%,在民進黨民眾中更獲得91.3%的信任;相對的,蔡英文雖然擁有國家崇隆元首地位和民進黨黨主席的優勢位置,但是在泛綠民眾中只有71.5%的信任,在民進黨民眾中只有75.6%的信任。其中「很信任」的泛綠民眾,蔡英文19.9%,而賴清德35.2%,高了將近一倍。

攤牌時刻,戲劇性十足

這個信任感的落差,一旦遇到關鍵攤牌時刻,更加戲劇性。2018年1月總統為了將柯文哲軍,發動「台灣價值攤牌」,柯文哲固然受傷,但是總統在民進黨民眾中信任度同樣滑落,而賴清德從85.4%上升到93.1%,升勢生猛,其中「很信任」一項更加驚人,從32.8%躍升到52.4%,而蔡英文卻掉到剩19.8%%,兩人相差居然兩倍半還多!

務實台獨的內容部效應—誠實真是最大的善意

賴清德由於立場坦白堅定,獲得台獨黨民眾高度支持,尤其在攤牌時刻更加如此,固屬當然;然而,按理在以統獨為藍綠主要分界線的台灣,在泛藍陣營道理上應該最難被信任,比起標榜維持現狀的蔡英文更是如此;結果事實不然,把立場向統派講清楚自己是台獨的賴清德,在泛藍民眾中得到的信任度一直遠遠比蔡英文高得非常多。

在蔡總統發動台灣價值攤牌之前的2017年12月,她總體信任度是32.0%,泛藍是9.8%;落差超過三倍;但是賴清德總體信任度54.0%,在泛藍之中也高達41.2%,落差可以說非常小。

最近兩個月朝野在軍人年改,卡管上對立得不可開交,蔡英文在泛藍信任度下降到剩7.5%,只有她總體信任度35.3%的兩成,但是賴清德在泛藍中信任度雖然大幅下降,只剩28.9%,但是仍然超過總體信任度54.3%的一半以上,更是蔡英文的3.9倍!

依民調看,兩個策略相比,要以維持現狀取得統派信任,很難說不是適得其反。

至於在中間立場民眾中,賴獲得49.5%信任;蔡28.1%,也看不出維持現狀的號召有什麼正面效益。

維持現狀的困局

國政民調,民眾認為蔡英文立場是維持現狀的只有18.2%,柯文哲也只有17.7%,賴清德更只有8.6%。
三個人的數據都低得驚人,和政大選研中心長期民調發現的,「廣義的維持現狀」是民眾認同的多數,落差真是巨大,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理由應該是:

1,無論從主權國家建立的邏輯或依人類近代歷史的發展的軌跡,都可以發現兩個地區之間非統即獨才是合理的常態,相反的不統不獨只可能是過渡性的狀態,不可能是國家的常態。
2,不統不獨的地區都是前途不確定,以致於多數人民陷入苦難的地區,於是逃離不統不獨的不確定狀態是多數人的人性使然。
3,因此,不統不獨一定是發生在受到國際條件限制或國民認同歧異影響以致於不得不妥協的暫時狀態,在這狀態中不統不獨被當作權宜策略而不是多數人的終極目標。《林濁水評論:蔡總統「假維持現狀,真台獨」? —從五花八門民調中看統獨的真相》

既然如此,強調永遠維持現狀是自己的基本立場豈不是自己希望社會永遠處在前途不確定的痛苦之中?
因此,如果維持現狀作為過渡性的策略是可能得到多數的支持的,但是當作終極目標或基本立場就會被多數人拒絕。

務實台獨的外部效應

當前國際大格局中的維持現狀、獨立主張及國家戰略縱深

在中美的緊張關係撐開的台灣面對北京時的戰略緃深中,美國持續追加對台灣的友善措施,也持續提升中國的不滿,認為是挑釁行為。

在這樣的背景下,賴清德有兩項中國肯定難以接受的行動:

1,稍早,中國對台灣拋出31項經貿交流措施,並宣傳成是對台灣讓利的極致,但是這一個實質上行使戰術讓利戰略磁吸及政治統戰的策略,卻使得一向友中、甚至親中的工商大老都十分緊張。這時總統雖然一直保持靜默,甚至被批神隱裝睡。
(圖片為作者提供)

但是賴清德內閣迅速提出針對性的批評,組成因應小組,召開院會做成決策,雖然一定程度地穩定了浮動的人心,但是這樣一來北京感受可想而知。

2,4月15日,賴清德在花蓮公開進一步闡述他的務實台獨主張。賴清德的言下之意,仍然像過去一樣,並没有時局的針對性,純屬個人立場的表達,是一個不得不說清楚的信念的問題;但是這個信念在當前的時局中浮現,無疑的意外地和中美關係的變化起了對應,和美國對台的措施同樣一定程度地撐開了台灣面對北京時的戰略縱深。

無論如何,北京終於點名賴清德舉行軍事演習並进進行飛機繞台當做回應。

幸而,由於全面性的局勢緊張升高到大出北京的意料之外,因此,中國先是憤怒地氣慨昂揚,但是在觀察危機上升過快後,也迅速從過激的民族主義情緒中冷靜下來,開始理性因應。

1,首先,福建和舟山的演習都是例行演習稍添油醋後再指名賴清德只是借題發揮,談不上針對性的強力威懾。
2,中國國台辦和國防部同一口徑地宣布「如果『台獨』勢力繼續恣意妄為,我們將進一步採取行動。」意味中共當前態度是持續「看著辦」而不是急於升高對立。
3,多明尼加和台灣斷交,或許針對了蔡總統非洲之行的敲鑼打鼓,但是由於台灣目前能維持20個左右迷你國邦交,本來就是中國刻意留下來的,所以多明尼加的斷交,象徵性大於實質性。

務實台獨的幾個建議

總的來說,在世局大變中,台灣雖然不應奢談「天下大亂,情勢大好」,但是外在大環境的變局和內在賴清德的行為到底使戰略縱深已有對應性的微調。

情境如此,且對一個台獨工作者做這樣的建議:

1,務實台獨和維持現狀一個基本的不同是,務實台獨避免讓台灣的獨立現狀被定義在道德上曖昧甚至不正當;換句話說,就是避免讓台灣處於自我否定的立場。就這一點來説,一些人說台灣維持持實質獨立就好,但是應該放棄追求法理獨立的說法就是相當不恰當,因為那等於認定自己處在「非法」而且寧願永遠處在非法的地位。
2,影響各國對台灣國際法的承認的,關鍵是現實國際政治的問題不是法理的問題,因此公投、正名、宣布等在當前對於台灣的國際承認或加入聯合國並沒有幫助,台灣不必採取這些途徑。
3,台灣戰略縱深一旦適度拉大,形成的台灣地位提升機會,挑戰也伴隨著而來,台灣應該敏銳但謹慎地掌握和面對。
4,對中國持續採取立場清楚不曖昩;態度善意不挑釁;政策彈性而務實的原則。
5,最後,美國政府日前禁止美企業銷售設備給中國第二大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後,台灣經濟部27日發布新聞,已經把中興通訊、中興康訊列為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出口管制對象,台灣業者如果要出口貨品到這兩家公司,須事先取得戰略性高科技貨品輸出許可證,於是在中國大陸地區晶片產業有重要地位,和中興合作密切的聯發科,目前也因此無法向中興通訊出貨。 《ETtoday新聞雲:禁止聯發科出貨中興 經部:為幫業者確認產品不涉軍武》

這個訊息意義非同等閒,顯示的應該是台灣將被美國捲入的並不是一般的貿易赤字的戰爭,而是中美產業系統霸權戰爭。美國對中國經濟戰既然已經明確地從貿易赤字之戰輕輕舉起,進入產業系統之戰重重落下,意味的是這場經濟中動員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擴大、深化,到什麼地步,難以想像;至於台灣,過去被認為經濟對外依賴已經從美國全面轉向中國,現在從系統霸權的角度檢查起來,發現是淺薄的皮毛之見,這一點理解,將是從新理解台灣戰略縱深和其中的風險和機遇的一個起點。

【圖片來源:中央社】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