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休克恐要命 8成是藥物引起

2018-06-13 1282

一般民眾如果有藥物或食物過敏的經驗,可以到有藥物過敏檢查合格的醫院檢測,找出自己的過敏原。特別是有藥物過敏史、需要接受手術、麻醉、特殊藥物治療的病人,可以將自己可能過敏的藥物拿給醫院檢驗,確認自己的過敏原,讓自己遠離過敏性休克的風險。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三立新聞網】

為了解台灣本土發生過敏性休克的實際狀況與嚴重度,林口長庚醫院麻醉部醫師利用健保局資料庫,分析台灣過敏性休克的發生率以及發生的原因。該研究團隊花費共收集到2,219位因過敏性休克住院的個案,研究發現,因為藥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約佔8成,其中70到79歲年齡層比率最高;食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約佔2成。

林口長庚醫院麻醉部一般麻醉科主任柳復兆表示,此次研究是運用健保局從2005年到2012年的資料庫,共收集到2,219位因過敏性休克住院的個案,其中男性有1,186位、女性有1,033位。

研究結果發現,其中只有418位個案是因為食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約佔2成,另外的1,801位個案都是因為藥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約佔8成。對藥物及對食物的過敏比率,男女發生的情形差不多。以年紀來說,年長者(大於50歲)發生藥物過敏性休克的機率較高,其中70到79歲年齡層比率最高。然而對於食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情形,年齡偏向兩極化,年紀10歲以下及70歲以上,比其他年齡層有更高機率發生食物的過敏性休克。此外,所有個案中,有24名發生死亡,皆為藥物引起之過敏性休克,其中男性17人,女性7人。

「大部分的人都會碰到一些過敏的現象,不過演變成過敏性休克症狀的並不常見,但是一旦發生可能會致命,因此要特別注意。」柳復兆說明,「過敏性休克」是一種嚴重的過敏反應,發病速度極快,常會引起一連串的異常生理反應,常見的症狀包括皮膚起疹、嘔吐、頭暈、舌頭或咽喉發生腫脹、呼吸困難及血壓急速下降等。這些症狀常在接觸過敏原後數分鐘至半小時內發生,且過敏情形可延續到數小時之久,如果沒有經過適當及立即的醫療照顧,會有致命的危險。

林口長庚醫院麻醉部此次的研究也顯示,台灣因過敏性休克住院的發生率,大約是每年每百萬人口會有12.71到13.23人發生,也就是每年約有300個過敏性休克案例發生;這與歐美國家每年每百萬人口會有30到200人發生相比,台灣發生過敏性休克的機率相對偏低,這有可能是因為人種、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等差異所致。同時歐美國家較常發生因食用花生堅果或莓果類等食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在台灣反而比較少發生,台灣最常見的還是以藥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

根據健保局資料庫的統計,心血管藥物、抗生素、麻醉藥物、神經科用藥以及血液製品等,都有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而目前台灣健保資料庫裡登錄藥物過敏的最大主因藥物,即歸屬於不明藥物類,其次則是抗生素及消炎止痛類藥物。

過敏發生的原因很多且複雜,與基因遺傳、周遭環境及過敏原暴露次數和濃度等均有關係,且每個人對不同過敏原及過敏反應嚴重度也有很大差異。幸好目前過敏原及個體相對過敏強度可以經由新的檢測及檢驗方式分析出來。

林口長庚醫院也特別提醒,台灣藥物過敏性休克發生率較高,對醫師而言反而是一大隱憂,因為臨床上醫師常常會遇到病人吃藥打針過敏的情形,但國人用藥習慣常同時混合使用多種藥物,其中也包含一些複方藥或來源不明的藥物,因此大多數的藥物過敏往往很難找到過敏原。

一般民眾如果有藥物或食物過敏的經驗,可以到有藥物過敏檢查合格的醫院檢測,找出自己的過敏原。特別是有藥物過敏史、需要接受手術、麻醉、特殊藥物治療的病人,可以將自己可能過敏的藥物拿給醫院檢驗,確認自己的過敏原,讓自己遠離過敏性休克的風險。

此外,過敏性休克也可能發生在家中或戶外,當疑似有過敏性休克情形時,必須立刻掛急診、或通報119請求協助並告知可能過敏原因,是否有不小心服用到過敏藥物、食物或被昆蟲叮咬之情形,以便急救人員到現場時可立即給予適當處置,減少死亡風險。

【圖片來源:中央社】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