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嚴管赴陸交流對臺灣有害無利

2019-02-20 27244

兩岸自1949年以來陷入長期對立的境地,直到32年前的1987年,兩岸才打開長期隔絕的大門,兩岸民間和社會交流才真正開始。即便交流互動發展到今天,兩岸仍然有相當的誤會與對立情緒,而兩岸民間交流,包括政黨交流、政治人物的交流互動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

陳先才/評論

日前,民進黨執政當局擬修法,延長退休高階將領及政務官赴陸管制年限由之前的3年延長到15年之久,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立法機構院會總質詢時甚至聲稱應該要永久限制才行。民進黨新一波的嚴管赴陸之手法,顯然是針對其政治對手國民黨而來,選舉操作的痕跡非常明顯。

由於民進黨在剛剛結束的九合一選舉中大敗,綠營對2020年的政權保衛戰相當焦慮,而政治老對手國民黨則谷底回升,也使藍營在2020年重返執政的信心重新燃起。就目前而言,藍綠2020年的選情發展可謂是五五波,以目前島內「反民進黨」情緒仍然存在的情勢下,蔡英文的連任更處於相對不利的地位。就臺灣2020年選舉而論,兩岸議題當然重要,民進黨似乎已回歸過去的老路,選擇與大陸對抗的基調,主打反中、抗中的旗幟。而國民黨有意角逐2020年大選的候選人,無論是朱、吳、王等人,皆是延續國民黨過去幾年的兩岸論述基調,以「九二共識」為大旗來爭取民眾的認同和支持。長期以來,藍綠兩黨的大陸政策論述存在重大分歧,藍綠兩大陣營對大陸的態度存在區別自然無可厚非。但今年是重要的選舉年,特別是到今年五月分,馬英九及吳敦義等人的三年管制期就要結束,這對於民進黨當局而言,當然是一個重大的挑戰。綠營普遍擔心馬、吳等人有可能會掀起新一波的登陸熱潮,不但有可能會使民進黨在兩岸議題上更為被動,甚至有可能打亂民進黨限制兩岸交流的既定戰略布局。在這種情勢下,民進黨當然要透過政治及法律的手法來加以阻止。從本質上來看,綠營嚴管高官赴陸交流當然是有從選戰角度考量的明顯痕跡。

以目前民進黨在立法機構擁有的多數席次,該修法通過的機率相當高。但問題是民進黨的這種做法除了達到限制對手國民黨之目的外,到底能對臺灣帶來什麼好處呢?

兩岸自1949年以來陷入長期對立的境地,直到32年前的1987年,兩岸才打開長期隔絕的大門,兩岸民間和社會交流才真正開始。即便交流互動發展到今天,兩岸仍然有相當的誤會與對立情緒,而兩岸民間交流,包括政黨交流、政治人物的交流互動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甚至扮演到化解兩岸緊張對抗的潤滑劑之作用。以國民黨為例,國民黨政治領袖及其政治人物與大陸的交流互動,客觀上對兩岸的穩定和台海的和平都起到了重大的正面意義,當然符合臺灣的利益。兩岸有很多的歷史恩怨情恨,也有不少的現實利益折衝,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管道和溝通才行,否則如果引發兩岸誤判,則台海情勢危急不堪。

民進黨和綠營長期對國共兩黨的溝通持負面的,甚至汙名化的攻擊,其背後當然是有其自身意識形態作怪的因素,甚至也是對自身無法與大陸保持良性溝通的報復心理使然。這其實都是不健康的心態。

試想,如果民進黨真的能透過嚴法來完全限制藍營政治人物與大陸溝通與交流,則兩岸將喪失目前唯一僅存的溝通管道,對兩岸將是極大的風險。綠營不讓藍營與北京接觸與溝通,北京就會與綠營接觸和溝通嗎?當然不會,只會使紅綠之間的對抗更為激烈,兩岸風險與危機爆發的可能性無疑大增,這恐怕才是臺灣最大的挑戰。事實上,兩岸交流是客觀使然,綠營的人為阻止當然不可能奏效,但對兩岸的傷害恐無以復加。

【圖片為資料照,來源:中央社】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