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的心聲,台灣的選擇

2019-06-10 35648

從李顯龍的演講,台灣應該思考的三個問題是:第一,如何在中國崛起的現實下,處理與對岸的關係;第二,如何避免台灣成為美國圍堵中共的棋子;第三,如何在多邊架構下,參與地區的經濟整合。

趙春山/評論

美國國防部代理部長夏納翰(Patrick Shanahan)和中共國防部長魏鳳和在「香格里拉對話」的正面交鋒,引起台灣媒體的關注。但我認為,真正值得台灣重視的應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於5月31日在開幕晚宴上發表的主題演講。李顯龍在演講中針對中美貿易戰,以及中美強權相爭造成的情勢表達憂心,但也因此提出了「新加坡和東南亞的視角」。

台灣關注夏納翰及魏鳳和在會中提到兩岸問題,雙方各持己見,都從自己的國家利益發聲,看來完全沒有交集。例如,夏納翰主張不能以威嚇解決台海爭端,並保證美國將持續履行《台灣關係法》義務;魏鳳和似乎對該法「不屑一顧」,強調「台灣攸關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會容忍國家的分裂,如果有人膽敢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軍隊絕無選擇,必將不惜一戰,不惜一切代價,堅決維護統一。」

對於中美這一回合的博奕,民進黨政府的立場不可能是「觀棋不語」。蔡英文要當棋手,她透過國防部抨擊魏的言論是,「顯露中共窮兵黷武本質,國軍持續戮力戰訓,維護國家安全、區域穩定的決心不變。」她也透過陸委會強調,「台灣處於抵禦集權擴張的最前緣,台灣會積極與理念相近的國家深化合作,在印太地區扮演負責任的夥伴角色。」

川普政府上台後,中美戰略競爭欲罷不能,相形之下,台美關係則是水漲船高,並已升高到軍事安全合作的層面。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不久前與美國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的會晤,被視為創下台美斷交後的首例。另一方面,外交部經與美方充分協調溝通後,日前決定將「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更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代表雙方關係的強化。重要的是,蔡英文上任至今,美國已三度對台軍售。近日外電報導,美國準備銷售價值20億美元的戰車與其他武器給台灣。一般認為,正當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越演越烈之際,軍售可能激怒北京當局。

不僅台灣處在「兩大之間難為小」的窘境,如李顯龍所說,東南亞國家對於這種大國博弈的局面,也不會感到陌生。新加坡是小國,不免會受到外部環境變數的影響。李光耀曾說:「無論世界怎麼樣,新加坡都得去接受它,因為它實在小得無法改變世界。不過我們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嘗試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本區域的『巨樹』之間穿梭。這一直是我們的方法。若要繼續保持如此,我們就必須保持思路敏捷,懂得随機應變。」新加坡雖小,它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卻是「大到不容忽視」。李光耀說,新加坡的成功故事,取決於三大特性:確保這是個讓人們生活與工作的最安全國家,平等對待每一個公民,以及確保每一代新加坡人能持續成功。三大特性中,就屬安全最為重要。

新加坡地處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線,在麻六甲海峽的南端出口,戰略地位重要。星國領導人知道如何運用它的這項戰略優勢。李光耀是國際現實主義者,受西方教育;但如新加坡前外長賈古瑪(S. Jayakumar)所說「星國不親美,不反任何國家,我們所做所為只親新加坡,所有外交政策以國家利益為考量,這些仍是我們的基本途徑。」1962年9月,李光耀赴莫斯科進行學習之旅。李說他沒有受到壞的影響,他堅持的立場是捍衛領土主權,保持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在強國大集團的衝突中保持中立,但是涉及自己的利益時不會中立,只有通過明智的評估,了解所發生的事情和它的成因,我們才能制定前進的航線圖。」如同前英國首相柴契爾的私人秘書鮑威爾(Charles Powell)勛爵所說,沒有其他政治家或評論員能比李更精通於現實政治。

因此,從建國總理李光耀到現任總理李顯龍,都在探討身為一個小國的利益在哪。與大國思維不同,新加坡需要在大國政治競逐環境下求生存,任何事都要以符合新加坡利益為主,既要身處在大國間保持友好,扮演區域穩定的角色,又能和各國維持緊密合作關係,還要把界限抓得剛好。

冷戰後。面對中美兩大,新加坡的軍事戰略和經濟策略是分開的,軍事上依靠美國的影響力,經濟上則與中國積極交往,試圖靈活地在中國和美國間取得平衡。李顯龍的演講就反映這種思維:

第一,他以正面看待中國的崛起,認為中國的發展與成功,也讓全世界受惠。與此同時,他也期待中國必須維護它從中獲益的國際體系,在處理雙邊關係時,不能採重商主義,不能只把合作看成交易,而必須以開明和包容看待其長遠利益。此外,中國應以外交和國際規範,處理與領國的糾紛,而非動輒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

第二,他認為各國須接受一個事實,即阻止中國持續強大,是不可能的事。中美必須共同提升而非顛覆國際體系。如果任何一方想用貿易規則來打壓對方,則糾紛難以化解。我想,這點主要是說給美國聽的。

第三,應改革並強化多邊體系,而非以雙邊談判取而代之。新加坡支持任何開放、具包容性的區域合作項目,但不應造成陣營對立,加深矛盾或迫使各國選邊站。新加坡支持一帶一路,但不排斥印度-太平洋區域合作。

台灣和新加坡的地緣環境相同,有重要戰略地位,也有安全的需求。理論上,台灣與新加坡一樣,也屬不結盟的一員,因此有人提出「台灣和平中立化」的構想。但現實政治不可行,中共把台灣問題視為內政,不容外力干預;美國則把台灣視為印太戰略的一環,盼共同遏制中國的和平崛起。馬政府執政採「和陸、親美、友日」的政策,維持平衡的最佳狀態。民進黨批評這是以主權做為代價,故採「聯美抗中」的政策。從李顯龍的演講,台灣應該思考的三個問題是:第一,如何在中國崛起的現實下,處理與對岸的關係;第二,如何避免台灣成為美國圍堵中共的棋子;第三,如何在多邊架構下,參與地區的經濟整合。

【圖片為資料照,來源:中央社】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