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能帶給臺灣安全嗎?

2019-06-14 47294

離大選還有一段時間,我們還看不到有意角逐大位者端出一盤像樣的牛肉,整個選舉的氛圍好像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館長和名嘴的一句話。對很多人來說,臺灣的選舉變成了一場茶壺裡的風暴,如果統獨是未來大選的主軸,我認為,「顧主權」可能不及「顧安全」來的更具急迫性。

趙春山/評論

蔡英文在民進黨內初選的脫穎而出是理所當然,因為賴清德的參與初選,本身就缺乏足夠的正當性。想想看,挑戰爭取連任的現任黨內同志、挑戰任命他擔任閣揆的總統,不但在一般民主國家極為少見,也不符合民進黨的政治文化。賴清德此舉豈不是把自己從昔日「最親密的戰友,變成了最兇惡的敵人」?

在這場初選的蔡賴之爭中,民進黨內有許多派系中人紛紛倒向蔡英文,我認為,理由不僅是「西瓜偎大邊」而已,因為只有蔡英文能掌握天時、地利及人和的有利條件,有望角逐2020總統大位,而且當選後可以論功行賞。所以蔡英文出線,是民進黨最佳的選擇。

談到天時,對岸雖一直強調不介入臺灣內部的選舉,但早在習近平於《告臺灣同胞書》四十週年紀念大會的講話中,就提供了蔡英文可以操作選舉的一塊大餅。習提出兩制「台灣方案」和「民主協商」後,蔡英文立即見縫插針,把一國兩制、統一和九二共識做了巧妙的連結。她建立的邏輯是:贊同九二共識就是主張統一;主張統一,就是接受一國兩制。本來,九二共識是一個工具價值,這時卻成了一個目標價值。足見蔡英文不僅是「辣臺妹」,而且是一名操作選舉議題的高手。

國民黨當然不認同一國兩制,但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國民黨不能排除統一的選項,更不會放棄九二共識的主張。蔡英文把明年的總統大選演變為一場「統獨之爭」,轉移了她執政四年引人詬病的內政課題。

一國兩制是當初鄧小平為臺灣設計的統一模式,但陰錯陽差,卻讓港澳成為實驗品。臺灣不贊成一國兩制,但必須提出自己的統一模式,因為除非制憲建國,否則臺獨是違憲之舉,所以是一個假議題。在習近平任內,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這是一個政治現實。

當臺灣沒有提出自己的統一模式時,參與民主協商就意味著參與討論中共一國兩制的統一模式。這樣,就有可能被指為中共的同路人或代理人,是接受了中共的統戰安排。

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對蔡英文而言,來的正是時候,算是一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香港人反送中,有它的正當性,他們可以站在「港人治港」和《基本法》的角度,來檢驗中共是否遵守一國兩制的承諾。香港是一個法治的地區,習近平一向強調「依法治國」,「反送中」和「六四」性質不同,不能相提並論。如何讓香港這次的事件和平落幕,這是習近平一項未完成的答卷。

西方國家支持「反送中」運動,表面上是站在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來考量,但另一方面也觸及到他們各自的國家利益。中共指責西方對「反送中」運動說三道四,是「干涉內政」。從中共的角度來看,世界許多國家,包括一些美國的盟友在內,也不完全依照這套「普世價值」來治國理政。如果西方要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也不能有雙重標準;何況,中共也可以舉出一堆理由,來反控西方國家的作為,是違反他們所聲稱的普世價值。當「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之際,西方對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反應,是頗耐人尋味的。

台灣當然比西方國家對香港問題更有發言的資格。我們並不承認中共擁有香港的主權,我們有《香港澳門關係條例》來規範我們與香港的關係。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和香港的情況不同,許多人把港人的反對一國兩制比喻為「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可說不倫不類,而且自貶身價。

去年國民黨「九合一」勝選後,大概是樂昏了頭。為了乘勝追擊,有意角逐大位者躍躍欲試,其中有行政資歷者,不是退出初選,就是成了「路人甲」;有論述能力者,又是形單影隻,提出的論述乏人問津,變成喃喃自語。最糟糕的是,「九合一」選後國民黨又犯了「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老毛病。

郭台銘指控那些大力支持韓國瑜的特定媒體,是受到中共國臺辦的指揮,對許多韓粉來說,「有這樣的朋友,還需要敵人嗎」?郭台銘的這項指控,讓韓國瑜跳到愛河也洗不清。因為韓國瑜如果順利在初選中出線,那未來參與總統選舉,豈不成了中共代言人與民進黨之間的一場選戰?這讓韓國瑜情何以堪?更讓國民黨有苦說不出。

我們認為,郭台銘的指控很多是屬於假設性的問題。第一,必須證明特定媒體是國台辦的代理人。第二,特定媒體的支持韓國瑜,是受到國臺辦的指令。第三,韓國瑜本人了解也接受,上述特定國臺辦的代理人角色和國台辦的指令。我們認為,這和韓國瑜的進出中聯辦是兩碼事,不能相提並論;特定媒體支持任何候選人,是人之常情,綠營媒體也在蔡賴之間選擇他的支持對象。中共把臺灣視為「內政」,試圖影響臺灣,我們也不會感到驚訝。但影響和干預不同,臺灣並非美國的內政,美國不是長期影響臺灣嗎?

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使高雄「綠地變藍天」,對國民黨而言,功不可沒。他創造了臺灣有史以來最大的政治奇蹟,可是當他隨後「被動」參與國民黨初選,就非明智之舉,使奇蹟變成了一場魔術。第一,儘管韓國瑜有捨我其誰的旺盛企圖心,認為只有臺灣好,高雄才會好。合理、合法,但不合情。他忽略了高雄在地人的感受,就是在民進黨長期執政後,高雄市民希望韓國瑜能和他們「作伴」,進行撥亂反正。畢竟,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不到一年,他的政績還不足以讓他立刻離開那個沒有坐熱的位子。

第二,他以庶民自居,他的支持者把國民黨內部的初選形容是一場黨內的「階級鬥爭」;他的黨內先進以及目前仍掌握黨機器的前輩,被他的支持者戴上權貴、菁英、富人「三合一」的帽子。我所接觸的泛藍知識分子對此感到痛心疾首,自己好像變成了黨外人士。

離大選還有一段時間,我們還看不到有意角逐大位者端出一盤像樣的牛肉,整個選舉的氛圍好像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館長和名嘴的一句話。對很多人來說,臺灣的選舉變成了一場茶壺裡的風暴,如果統獨是未來大選的主軸,我認為,「顧主權」可能不及「顧安全」來的更具急迫性。為了勝選,政治人物已把臺灣的民主選舉推到國家安全的臨界線上。已故的前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在其回憶錄中表示,做為新加坡的領導人,首先要確保新加坡是一個安全的國家,其次要平等對待所有的人民,第三要讓人民對未來存有希望。其中以安全這個條件最為重要。我們希望所有的總統候選人都能記取新加坡的經驗,不要讓今天的口水,變成明天的淚水,不能讓這場選舉成為國家永續經營的終戰。天佑臺灣!天佑中華民國!

【圖片為資料照,來源:中央社】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