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防肺炎疫情,也要防「政治口水」

2020-03-23 37258

對臺灣而言,「親美」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是否為了「親美」而就必須要「反中」。我們發現,每當中美關係緊張的時刻,就會出現臺美關係水漲船高的跡象;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臺灣不能因表面的跡象而讓這條船迷失了方向。

趙春山/評論

在全球一片抗疫聲中,中美這兩個戰略競爭對手,最近卻大打媒體戰,連香港和臺灣都捲入其中。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3月12日在推特上聲稱,新冠病毒可能是由美軍帶到武漢。趙的身分當然不能隨便發言,相信他說的這句話,在北京官方心中應是不吐不快,而選擇這個時機發難,顯然是話中有話。美國國務院隔日立即召見中共駐美大使崔天凱,對趙立堅的言論表示抗議;而川普於美國時間16日在推特上乾脆就把這項病毒冠上「中國病毒」的稱號。川普隨後承認,因為「中國宣傳錯誤的信息」,所以他是刻意使用這一稱呼的。

在雙方展開病毒來源的口舌之爭時,中共外交部突於18日凌晨宣布,要求美國三大新聞媒體《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的部分美籍記者交還記者證,並不得在中國大陸境內,包括香港澳門地區從事記者工作。中共的這項舉動並不令人感到驚訝,北京對於西方媒體對香港反送中運動、中共拘禁新疆穆斯林少數民族,以及新冠肺炎爆發以來的種種報導,早就表示不滿。《環球時報》即發表文章,批評《紐約時報》這方面的報導,「目的是攻擊中國的政治制度」。

由於中共對美國新聞媒體的反制涉及香港,故香港外國記者會(FCC)特別對此發表聲明,強調所有關於在港外國人工作簽證之決策均由入境處獨立做出,而若制度有變,將會嚴重侵蝕「一國兩制」的原則。香港已是中共囊中之物,北京當然不會理睬當地外國記者的反應;但對於美國在台北的一舉一動,中共雖無施力之處,但卻表態無法掉以輕心。

同樣在18日當天,我國外交部與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發表了〈臺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展現臺美攜手對抗疫情的決心。因為聲明提到武漢一詞,中共19日立即透過官媒《新華社》發表評論,稱此舉是「民進黨當局『仇中媚美』又出新招」,並點名外交部長吳釗燮等我方政府官員,「繼續刻意使用帶有歧視性意涵的字眼,大肆散布攻擊大陸的政治病毒」。

從臺美關係和國際防疫合作的觀點看,美方的表態和我方的回應,都是正常的舉動,中共批臺「媚美」太過沈重。「親美」從兩蔣時代開始,就是臺灣對外關係的主軸,由於對岸至今仍拒絕與民進黨接觸,蔡政府自然會把外交政策放在比大陸政策更優先的位置上。即使國民黨目前退居在野地位,也不能忽視對美工作的重要性。江啟臣在參與國民黨主席補選時,就已表明他「親美」的立場。江當選主席後,沒有收到習近平的賀電,但AIT卻罕見在官方網站上對江表達祝賀之意,強調「國民黨有著支持更緊密美臺關係的悠久傳統,期待在江主席的領導之下,共同追求這項目標,並促進彼此的許多共同價值和利益。」

對臺灣而言,「親美」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是否為了「親美」而就必須要「反中」。我們發現,每當中美關係緊張的時刻,就會出現臺美關係水漲船高的跡象;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臺灣不能因表面的跡象而讓這條船迷失了方向。

川普刻意用「中國病毒」是意有所指。猶記武漢爆發新冠肺炎之初,川普曾力排眾議,獨對習近平的防疫措施讚譽有加;如今雙方翻臉成仇,除因川普本人個性使然,當然還有政治算計在内。其中最大的政治考量就是選舉。川普不能因錯失防疫先機,造成美國國內疫情惡化而失去選票;但使用「中國肺炎」一詞,有可能導致中美戰略競爭升高為一場文明衝突。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就提出警告,認為「使用這個詞不僅腐蝕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受眾的人心,還會助長中國國內的一種敘事,那就是美國人普遍仇視和恐懼的不只是中國共產黨,還包括中國及全體中國人。」

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如果臺灣捲入中美之間的文明衝突,則兩岸關係必將淪為一場骨肉相殘的悲劇,對兩岸同胞的傷害豈是新冠病毒可比!

那麼臺灣應如何自處?立法院長游錫i19日會見新加坡駐台北商務辦事處代表葉偉傑時表示,臺灣和新加坡同屬華人圈裡自由民主的社會,在未來可能形成新泠戰的國際局勢中,希望臺星能有更多合作。葉偉傑在回應時則說,新加坡和臺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樣都是夾在大國間求生存的小國,是以彼此的經驗分享和交流相當重要。「兩大之間難為小」,我認為臺灣確實可從新加坡學習許多生存政治的道理。

如果對岸的極限施壓讓臺灣除「反中」外別無選擇,則臺灣必須深思:臺美是否有足夠的互信,讓「親美」可以補償臺灣因「反中」而在經濟和安全利益上必須付出的代價?美國臺海問題專家唐耐心(Nancy Tucker)在2012年出版的專書《1949年後的海峽風雲實錄:美中臺三邊互動關係大揭秘》中指出,分析家和外交官的注意力集中於北京及台北在兩岸之間建立信心,以彌補不穩定並降低威脅。他們尋求減輕北京和華府之間的猜疑,以促進合作、紓緩摩擦。然而,華府和台北之間的互不信賴,卻因太尷尬而未受到注重。臺美彼此對是否值得信賴、可靠度如何,頗有懷疑,這已經傷害了他們的過去,也會傷害到他們的未來。

川普政府2017年上台,以及民進黨於2016年取得執政地位後,臺美中三邊關係發生重大改變,臺美關係目前確是處在斷交以來的最佳狀態;但臺美關係能和擁有同盟關係的美日、美韓相比嗎?如果臺灣無法如日韓那樣,從美國獲取足夠的安全保障,則臺灣有什麼理由要在「武漢肺炎」的名稱問題上亦步亦趨,緊隨美國之後逞一時口舌之快?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