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2+2」對話:各說各話

2021-03-22 28625

《華盛頓郵報》指出,安克拉治這一幕,讓拜登政府首次領教中共「戰狼外交」作風,也讓很多人對中美關係的前景感到憂慮。楊潔篪和王毅在這次中美對話開場白的表現,雖滿足眾多海內外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但「識時務為俊傑」,中共對外關係一向走現實主義路線,我們應關注強烈言詞後的檯面下交易。

趙春山/評論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3月18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州最大城市安克拉治(Anchorage),與中共主管外事工作的國務委員楊潔篪、外交部長王毅,進行了「2+2」對話。這是拜登就任後,中美2國最高層級的外交接觸,但要看這次對話的意義,必須銜接先前召開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線上峰會、布林肯與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的日韓之行,以及隨後奧斯汀的轉道訪問印度。

這次中美高層外交對話,主要是體現拜登聲稱「美國回來了」這句話,即回到闊別已久的區域及多邊外交舞台。拜登對印太並不陌生,在歐巴馬執政後期,美國就已決定「重返亞洲」,並以中共為假想對手。拜登上台後,以實際行動延續前任的「印太戰略」,也是劍指中共。

美國在安克拉治會前進行的一系列外交活動,目的是藉「抗中」拉攏盟友,以便在對話中提高美國的聲勢。難怪中共駐美大使崔天凱,在回應美國會前的這些外交活動時表示:「希望任何這種雙邊活動不要以第三國為目標,不要損害第三國利益。」僅管如此,與中共比較,美國對這次中美外交高層對話,並未寄予過高的期待。北京認為這是一次「戰略對話」,但美方卻明確否認有此一說,似乎有意淡化這次會面的意義。我認為原因有下列幾點:

第一,經過川普執政時期具有「破壞性」的對中政策,美中雙方4年下來累積的恩怨,不是一次對話就能夠化解。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會前即預測,這次對話不太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它更像是一場關於對話的對話,而不是實質性的解決問題。」

第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中美現在都把國內考量放在首位,必須應付人民的需求,中美衝突較5年前更有可能發生。選後美國社會驅之不散的反中氣氛,使拜登無法在中共面前示弱。「蓋洛普」(Gallup)今(2021)年2月民調顯示,美國共和黨員對中共持正面觀點者僅10%,較去(2020)年下滑13%;友中民主黨員由去年35%降至27%,另僅20%美民眾對中共持正面看法,創下美中1979年關係正常化以來新低。

但另一方面,拜登的對中立場,又不能硬到絕裂,以致升高雙方的衝突。拜登與其國安智囊選前選後都不斷強調,美國在經濟、氣候變遷及對抗新冠疫情等許多方面,存在與中共合作的空間。這是有別於其前任對中政策的地方。

第三,美國的亞洲盟國雖感受到中共的軍事威脅,但基於經濟利益的考量,不願明確表態要加入美國設下的「中國包圍網」。除此之外,日韓2國因歷史問題,導致雙方關係最近陷入低潮,美國還必須扮演和事佬的角色。因此,拜登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凝聚盟國對美國領導地位的向心力。

雖然中共對這次「2+2」對話也不抱期待,但「期待值」應較美國高一些。中共為今年「兩會」定下的基調是「穩中求進」。習近平希望,至少在中共20大之前,維持穩定的中美關係;與此同時,習近平與拜登面臨同樣狀況,即無法在內部眾目睽睽下,對其外部的主要競爭對手示弱。

中國大陸智庫「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袁鵬指出,為推動雙邊關係重回正軌,中美有必要就未來關係做戰略層面的重新定位和思考。袁鵬認為當務之急是處理好「三條線」:一要設定底線,二要明確紅線,三要畫出界線。此外,中美還應尋求「三個點」:一是出發點,二是著力點,三是衝突點。

袁鵬曾參與中共政治局會議的「集體學習」,是習近平非常倚重的大陸重要智庫學者。他提出上述的「三線三點」概念,可以視為中共未來發展對美關係的基準。對中共而言,中美在安克拉治的對話,就有試水溫的作用。

由於中美雙方的主要目的,都是出口轉內銷,因此對話沒有交集是在預期之中,而開場白的唇槍舌劍,說不定也是經過了各自的沙盤推演。只是,在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演出這場充滿火藥味的外交大戲,苦了演員,樂了觀眾。

從會後雙方各自發表的對外聲明看,中美各持己見,短期內看不出有任何妥協的空間。我認為關鍵在於中美力量對比的變化。布林肯警告「絕對不要和美國對著幹」,楊潔篪則回以「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這番對話釋出的訊息是,美國自認還是當今世上唯一超強,但中共顯然已非昔日吳下阿蒙,雙方各有底氣,都是靠實力說話。

講實力也不能不顧及現實,除非2個核子強權決定「相互毀滅」,否則「談判代替對抗」,還是中美雙方的唯一相處之道,因為當今世界許多問題都是超乎國界的。例如,病毒就不分國界,抗疫需要全球合作,以及處理疫情引發的經濟連鎖效應。另包括氣候變遷問題,拜登今年1月27日指示國防部,將氣候風險評估,納入2022年發布之《國家國防戰略》及其他軍事戰略及規劃文件。美國防部長奧斯汀3月4日發表〈致美軍通告〉(Message to the Force),將應對氣候變遷威脅提升為國安優先事項,軍事演習、模式建立及模擬,皆須納入氣候風險評估。由此可見,氣候變遷對美國安全的挑戰,不會低於「中國威脅」。

《華盛頓郵報》指出,安克拉治這一幕,讓拜登政府首次領教中共「戰狼外交」作風,也讓很多人對中美關係的前景感到憂慮。楊潔篪和王毅在這次中美對話開場白的表現,雖滿足眾多海內外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但「識時務為俊傑」,中共對外關係一向走現實主義路線,我們應關注強烈言詞後的檯面下交易。

【圖片來源:中新網】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