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回來了」!臺灣就能「高枕無憂」?

2021-06-21 67062

面對危機,臺灣應從「可操之在我」的部分,思考「趨吉避凶」之道。當務之急,是政治人物不應為騙取選票,製造「仇中反中」的情緒;主政者應把國家利益擺在首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要抗拒民粹主義的壓力,以避免讓危機升高。

趙春山/評論

美國贈送臺灣的250萬劑莫德納疫苗,於6月20日運抵台北。如蔡英文總統所說,這讓臺灣在面對疫情考驗的此刻,加倍感到溫暖。對飽受疫苗短缺之苦的臺灣民眾,此刻心情則似久旱逢甘霖,不管疫苗來自何方,「遲來總比沒有好」。

蔡總統對於美國這份「遲來的禮物」,確實應該「倍感溫暖」,因為疫苗問題已使蔡政府的治理能力,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考驗。無論臺灣在防疫階段的初期表現如何亮眼,但疫情爆發後與日俱增的感染和死亡人數,讓人怵目驚心。

政府對於抗疫行動沒有做好「超前部署」是個事實。《金融時報》指出關鍵有二,一是臺灣欠缺大規模篩檢機制;二是官僚文化,即眾人不敢「逆時中」,擊潰臺灣疫情防線。外媒評論相當中肯;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當面對民眾求苗若渴,各路小道消息沸沸揚揚的時刻,指揮官陳時中居然透過網紅傳話,讓疫苗問題形成一個充滿政治算計的「羅生門」。

蔡英文總統走上抗疫「第一線」是形勢所迫。民調顯示,她與執政團隊的民意支持度,都已接近「死亡交叉」,產生的政治效應會反映在明(2022)年的地方選舉和隨後的總統大選。「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至少美國和日本的疫苗都相繼湧進,臺灣疫苗短缺產生的政治危機,也應暫時得到緩解,但依靠美國的幫助,臺灣就可因此高枕無憂嗎?

「美國回來了」,是拜登上任後對盟國釋出的一個強烈訊息。拜登希望重建因川普四年執政,而受到嚴重腐蝕的美國世界領導地位。拜登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就是崛起的中國,而臺海則成為中美戰略競爭的主戰場。

拜登上任後,不僅持續川普政府的抗中路線,並結合盟國組織以抗中為戰略目標的世界民主聯盟;與此同時,拜登也加強對臺灣的支持力道。在拜登日前與「七大工業國集團」(G7)、北約(NATO)和歐盟(EU)領導人的峰會中,成功促使各國領袖齊聲強調,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呼籲和平解決兩岸議題。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金(Josh Rogin)以「要對抗中國侵略,就給臺灣疫苗」為題(To push back against Chinese aggression, give Taiwan vaccines),呼籲美國及西方國家拿出更多實際行動支持臺灣,指明可以從對抗北京進行「疫苗勒索」(vaccine blackmail)開始。

中共認為,所謂阻礙臺灣向外爭取疫苗的說法是「無中生有」;但不可否認的是,中美已針對臺灣展開一場疫苗外交戰。美國在臺協會(AIT)透過臉書指出,這批捐贈疫苗展現了美國對臺灣的承諾,強調「臺灣是可信賴的朋友,也是國際民主大家庭的一分子」;拜登政府一名高階官員則向《路透社》表示,美國的疫苗「沒有附加條件」。

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疫苗外交」本身就帶有濃厚的政治意涵;尤其當臺美中三邊關係目前處於極度不對稱的情況下,美國對臺灣採取任何動作,都會影響到兩岸關係。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他的回憶錄中寫到,1996年3月,他正忙著處理中東問題,但因臺海爆發軍事危機,他即下令美國航母群前往解危。柯林頓認為,若兩岸「不說不做」,臺海就不可能「無事生非」。

但今非昔比,美國劍指中共,已把戰略重心從中東轉移到印太地區。美國現在掌握臺海形勢的主導權,其言行舉止都將牽動兩岸關係的變化,迫使台北和北京必須回應。對於美國捐贈疫苗一事,臺灣朝野政黨都即刻表達感激之意。協助臺灣抗疫是人命關天之舉,中共沒有理由採強烈反對立場,但會加深對臺美關係「堅若磐石」的疑慮。

事實上,對岸在較早之前就已公開釋出捐贈臺灣疫苗的訊息,但因指控蔡政府「以疫謀獨」,而被貼上「統戰」的標籤。《紐約時報》專文指出,部分臺灣人民難以接受從中國大陸企業購買疫苗,這就表明「臺海兩岸的長期矛盾有多麼根深蒂固,即便是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也不能緩解雙方互不信任的程度。」

民共缺乏政治互信基礎,在民進黨執政下,兩岸矛盾在對岸眼裡,已從「人民內部矛盾」,轉向為不可調和的「敵我矛盾」。僅管兩岸都處在疫情當下,中共對臺工作仍按「反獨促統」的軌道進行,但下列種種跡象值得吾人關注:

首先,在拜登結束歐洲之行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表示,有意安排中美兩國領導人舉行峰會,但中共官方的反應並不積極。如果「拜習會」成局,臺灣問題必是重頭戲,而中共的態度像是「沒有什麼可談的」;

其次,6月15日,28架共機侵擾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創今年4月12日25架共機擾臺以來的最多架次紀錄。此顯示中共不受疫情影響,將持續對臺進行軍事威懾。美國學者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近期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撰文指出,認為習近平永遠不敢犯臺的想法,越來越顯得天真。

最後,香港和澳門日前相繼暫停駐臺辦事機構運作,雖沒有說明原因,但判斷與兩岸關係不佳有關。中共強調臺灣與港澳兩地交往須遵守「一中原則」,顯然已不在意港澳過去在兩岸之間扮演的中介角色,以及發揮的緩衝功能。

面對危機,臺灣應從「可操之在我」的部分,思考「趨吉避凶」之道。當務之急,是政治人物不應為騙取選票,製造「仇中反中」的情緒;主政者應把國家利益擺在首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要抗拒民粹主義的壓力,以避免讓危機升高。

【圖片翻攝自AIT臉書】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